猫眼电影 > 资讯正文

14年后央视再播日本动画,日娱有多少机会可重来?

娱乐硬糖
 2295 次阅读

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晖 2021一开年,中日韩在文化合作领域迎来了罕见的“三国蜜月期”——以往我们熟悉的“中日友好靠韩国”“中韩友好靠日本”魔咒终于打破,这情形也算是活久见。 明确信号由央视发出。这边厢,央视牵手KBS,只闻其名不见其文的“限韩令”终于解禁。更有传说韩国电影将登陆国内院线,打头阵的便是前·国民老公宋仲基的新作; 另一边,央视时隔14年再次引进日本动画,中配版《工作细胞》因魔性东北话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影版《工作细胞》也确认引进,档期待定。 在民间,开年两档男团选秀《青春有你3》《创造营4》选手初评级舞台陆续播出,《创4》日本选手人数多、实力强,不乏观众表示“多给几个出道位,莫要海外明珠蒙尘”;《青3》虽然仅一位日本选手,一曲《突如其来的爱情》(《东京爱情故事》主题曲),也引得姐姐饭感动垂怜。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官方明确释放友好信号的同时,中韩网友摩擦不断。随着《创4》热播,亦有国内观众出于民族感情对日本选手表示不满。 且与离开中国后积极探索欧美市场的韩流不同,曾在80、90年代引领亚洲娱乐风潮的日娱,恰如日本在经济领域“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文化领域也成萎靡之态。近十年只能说是圈地自萌,对外影响力下滑是不争事实。 中国的80后、90后无疑是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的代际,但14年后重返中国市场的日娱,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十四载重逢,动漫神话难再续 日媒普遍视《工作细胞》14年后重登央视为重大利好,更有乐观者表示,随着《工作细胞》的播出,当年日本动画席卷中国大陆的景象或将重现。 然而《工作细胞》恐怕要让他们失望了。  2月13日,《工作细胞》于央视六套电影频道首播。虽是春节档+寒假档,新番开播却未能引发太多讨论。更有不少早已看过原版的“老二刺猿”表示,引进版必有删减不如不看。 直到2月的最后一天,有博主剪辑了《工作细胞》东北话配音部分,这部动画才引起网友大范围关注与讨论。从播出到有话题,《工作细胞》发酵时间长达两周,成绩不算亮眼。 日本动漫曾在中国所向披靡,与时代红利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中日关系蜜月期,大量日本影音制品被引入中国。《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等动画,更是成为八零后、九零后的童年回忆。 彼时的中国动画,虽不乏《葫芦兄弟》《舒克与贝塔》等佳作,但整体面向年龄层偏低,画风在当时的青少年看来也有些老派。主打青少年向、甚至全年龄向的日本动漫迅速俘获了青少年们的心。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讲故事给孩子听”,日本动漫则已经发展到“披着低龄外衣的成人故事”阶段。即使是《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哆啦A梦》这类小学生动画,也都有输出社会现象、令人深思的部分。 成人化的精美画风,搭配日本动画工业体系呈现的视觉效果,以及故事本身的深度,日漫在90年代席卷中国。今天国内正当壮年的内容工作者,不少都深受日漫影响(比如郭敬明)。 2006年,随着《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发布,全国各级电视台不允许在17:00-20:00播出境外动画片。日漫在新一代少年儿童中的影响力迅速下滑,加之国漫崛起,00后成为看国漫的一代。 受日漫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80后、90后。但昔日少年已成打工人,对娱乐的关注早不似过去狂热。Z世代一方面对日漫没有童年滤镜,另一方面民族自豪感更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国漫、韩漫乃至美漫都有一席之地。随着《死神》《火影》《海贼王》三大“民工漫”陆续完结,日本动漫进入漫长的瓶颈期,“神作”不神,倒是“媚宅”大行其道。 而国漫这边携巨大市场、互联网产业模式优势,一日千里,《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镇魂街》等爆款不断,在Z世代群体中,国漫的影响力已超越日漫。 偶像先行,日音能否再回春 数月前选手名单刚官宣时,群众还在抱怨“日本人太多”“拒绝双赛道保护外国人”,随着《创4》播出,真香只在一瞬间。日本选手凭借实力征服秀粉的同时,日音能否靠这一波“偶像先行”在中国市场回春? 日本流行音乐制霸亚洲已是上世纪往事,多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港台流行金曲都来自日本乐坛,中岛美雪更有“仅凭一人养活港台流行乐”之誉。但伴随着韩流起势,日音在亚洲的霸主地位不在。虽然从音乐性看,主打中毒旋律的韩流与专业婉转的日音相比,简直是街头快餐与私厨小炒的区别。但快餐门槛低,具备可复制性与模仿性,靠着模仿日音起家的韩流能后来居上,倒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国家的文化势头强弱,与经济有直接关系。当年日音在亚洲攻无不克,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也是日本经济最不可一世之时。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日音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千禧年左右,直到随着日本天后时代的结束而终结。 如今日音影响力不复当年,但日本音乐人倒是没停下对音乐性的追求,只是这种追求偏向于国内传播、自娱自乐,日音出海能力变差了。 过去日本金曲传播,除了几大歌姬、乐队本身的号召力外,神番也会带红BGM。《数码宝贝》热播的同时,带红了OP《butterfly》,演唱者和田光司堪称“中国二次元的老朋友”。但诚如前文所述,日漫在中国影响力已大幅下滑,神番带神曲的机会也就没了。另外,中日韩三国一直存在着历史问题造成的民间对立情绪。与韩国人“偷窃成性”相比,侵华战争令中日民间情绪更复杂,也更容易被过分解读。 此番《创4》日本选手大放异彩,吸引了不少内娱秀粉,为送自家弟弟出道,自然也少不了集资打榜等常规操作。于是有网友发现,与国内选手统一集资到后援会打投不同,几位日本选手集资款的最终流向,是汇入选手所属公司工作人员账户。按说年年都闹出后援会跑路、管理层喜提海景房的集资丑闻,由公司主控打投,倒也不失为一种保护集资款的方式。但在一些网友看来,把钱打到外国公司,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专款专用? 加之秀粉卖安利过于努力,粉丝嘛,说出点“上头”的话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但也拦不住路人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初舞台表现优异的日本选手——“艾回五子”中的庆怜,已经被扒出有类似歧视女性言论,出道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日影、日剧与日综,适配性余几何 随着动漫“解禁”、偶像跨国务工,加之去年几部IP动画电影的轰炸,接下来如果政策进一步放宽,日本影剧综能否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也值得关注。 与被明确限制的韩剧相比,日影与日剧这几年虽然引进数量不多,但至少每年都有与中国观众见面的机会。然而,与“科学上网也要追”的韩剧、美剧相比,日剧的影响力更多局限于固定圈层。 日影在中国无法引起广泛讨论,与两国观众的口味偏差有关。霓虹金对动画电影及真人漫改情有独钟,2020年日本电影票房冠军《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累计票房约为325亿日元;第二名是真人漫改《我是大哥大》,票房约54亿日元;就连几十年的老IP《哆啦A梦》也宝刀不老,以33.5亿日元票房拿下第四名。动画电影及真人漫改在日本所向披靡,当然与霓虹金对二次元爱得深沉有关。但同样的内容,放在中国市场恐怕行不通。《哆啦A梦》《柯南》这样90年代制霸中国电视台的大IP还能靠情怀吸引80后、90后们走进影院。《鬼灭之刃》这类新番则除了硬核二次元外,难以撬动其他人群观影。 除了动画电影与真人漫改,其余类型的日本电影则多走慢节奏、含蓄路线,不太符合国人观影口味。2018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凭借金棕榈奖、豆瓣8.7分,在中国票房仍未能过亿,硬糖君都深觉遗憾。 日剧也是一样。虽然口碑作不少,但日剧爱好者却惊奇地发现,安利就是卖不出去。反倒是隔壁走狗血抓马路线的韩剧,引得无数群众主动跳坑。日剧《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这或许因为日剧的主题早已转移至对何谓真正的公平正义、个人欲望等价值问题的追问。即使是以同样的社会议题作为切入点,比如“出轨”“社畜”,韩剧虽狗血但总体还是爽文逻辑,日剧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丧感。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在甜宠、爽剧大行其道的内地市场,可以想见日剧并不受待见。 与直接引进的影视剧不同,日综能在中国形成多大影响,要看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我所用”。 韩国罗PD在天朝封神,除节目本身质量外,更要感谢中国同行的“借鉴”。日综曾作为“导师”曾启蒙了韩综、国综、台湾综艺等多国及地区综艺的发展,但如今更偏重于对谈型、小而美的日综,恐怕已不适合当下的中国市场。 日综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演者放得开,你敢问我敢说,惩罚环节也不因对方是大明星而手下留情。同样的惩罚如果移植到国内节目,不用想,粉丝立刻热线电话打爆维权。月曜等街头访谈类节目虽然有梗也有泪点,但更适合出现在短视频平台;至于此前硬糖君介绍过的另类男女综艺《狼君》《有心机又何妨》等,因尺度等问题可能连审核那一关都过不了。 无论如何,东亚三国眼下的开放合作局面都是好事。但对于整个日娱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早已换了人间。而多年处于追赶状态的内娱忽然站到了前面,在无人可供模仿的情况下,内娱将以何领跑?除了巨大的市场,内娱究竟能输出什么样的文化和模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电影
  • 横冲直撞好莱坞

    横冲直撞好莱坞

    7.7

    主演:黄晓明,佟大为,成康

  • 相关影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