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诺·罗塔,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音乐教父,仅电影配乐就达150部左右,创出无数电影音乐经典,另外还有歌剧、管弦乐等作品。11岁时就有作品正式上演。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与费里尼合作25年,以意大利民谣和强悍的民风,谱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耀眼的是《教父》。但因旋律取自自己以前的作品,被剥夺奥斯卡资格。另一首著名电影作品是《罗密欧和朱丽叶》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 他的母亲是一位出众的钢琴家,而他的祖父则是十九世纪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Giovanni Rinaldi。幼年的尼诺秉承了家族的音乐才华,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天分。他在11岁时创作了一部编制为独唱、合唱队和管弦乐队的圣乐作品《施洗者约翰的童年时代》,于1923举行了首演。和17年后出生的同胞、同行Ennio Morricone一样,尼诺·罗塔曾就读于意大利著名音乐学府--罗马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歌剧、芭蕾、交响乐、室内乐、弥撒曲、圣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交响乐4部,歌剧8部,数首协奏曲、芭蕾舞剧和大量器乐作品,仅电影配乐一项就有140部以上。 而使得尼诺·罗塔名扬世界的正是他的电影音乐。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作,是1950年的英国影片《The Glass Mountain》,1954年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名片《La Strada》(The Road)和1972年的《教父》。1974年的《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Part II》使尼诺·罗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奖。 1978年的《Death on the Nile》(尼罗河惨案)应该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英国影片了。在根据Agatha Christie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作品中,充满了由职业碰巧是作家的一个女人手工制做出的没完没了的悬念,令人在似信非信、疑窦丛生最后哑然失笑的过程中,时不时地还真紧张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注意其中的音乐了。这部影片在影史上评价不高,但音乐却写得很好。这发人深省、含有警告意味的片头主题,作者正是Nino Rota。 随着比利时大侦探 Hercule Poirot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道白:女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们爱她……,镜头这时从走下船舷的他和雷斯上校,摇回到片头第一个画面中出现过的,尼罗河那蓝色的、深不可测的水面上。Nino Rota于1911年12月3日出生在意大利米兰的一个音乐世家里,他的父亲是Nino Rinaldi。Nino Rota在很小的时候便显现出极大音乐天赋,早期他就读于罗马哥斯达尼加音乐学院,他做的第一首较专业的曲子L'infanzia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便在米兰和巴黎得到演奏,而那时他仅有12岁。后来他又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米兰大学,意大利国立巴力音乐院进行进一步深造。并在20世纪40到50年代为一些歌剧,芭蕾舞剧作曲,其中包括:Ariodante, Torquemada, I Due Timidi, La notte di un Neurastenico , Aladino e la Lampada Magica.Rota1933年受雇于意大利的一些电影公司,开始为电影作配乐,并与Franco Zeffirelli, Luchino Visconti Renato Castellani, Mario Monicelli这些导演进行广泛的合作.而他与传奇导演Federico Fellini的合作则最为成功。从1952年的电影The White Sheik起,Rota在25年间为Fellini的16部名作谱写了配乐,其中包括:La Strada (1954)中文翻译“大路”, Le Notti di Cabiria卡比里亚之夜 (1957), La Dolce Vita 甜蜜生活(1960), 81/2 (1963), Satyricon 爱情神话(1970), Roma罗马 (1972), Amarcord阿玛柯德,我的回忆,我回忆 (1973) ,Casanova卡萨诺瓦 (1976)在Rota音乐历程之中值得一提的作品还有Il Gattopardo豹 (1963), Romeo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当然还有那部本应为其夺得奥斯卡金像奖的The Godfather 教父(1972)(这部作品没有获奖主要是因为主题音乐出自他以前为Fortunella (1957)制作的配乐)而1975年他与配乐大师Carmine合作,为其老搭档Fellini的电影The Godfather Part II谱写的配乐最终为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名誉。但可惜的是Rota于1979年4月10日在罗马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