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基铎
郑基铎演员 | 导演 | 编剧
Ki-tak Chung
出生于朝鲜,平壤

郑基铎,生于朝鲜。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导演《爱国魂》、《三雄夺美》、《火窟钢刀》、《女海盗》、《银幕之花》等片。1930年,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停业后,郑基铎离开上海奔赴东京。1933年,郑基铎从东京回到上海,经金焰介绍,重新进入联华公司,拍了一部由沈浮编剧、郑君里主演的电影《出路》。受当时上海左翼电影创作的影响,进入联华公司的郑基铎风格与先前的趣向大有不同,名字也改为郑云波。他在联华的第一部作品《出路》完全抛弃了过去刀光剑影的武侠套路,寻求艺术风格上的改良,转向社会题材,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悲剧。但是此片却让郑基铎以及背后的“上海派”电影人经历了进入中国电影界后最严格的电影审查。执行这次审查的机关叫上海电影检查委员会。电检会成立初期对左翼影片并不敏感,但是形势到了1932年以后就比较复杂了。为了直接打击左翼电影,电检会于1934年强行撤销明星公司的编剧委员会,1935年更是逮捕了田汉和阳瀚笙。1933年,郑基铎的《出路》遭到电检会禁映,理由是:影片结尾表现了主人公参加“一·二八”事变的场景。电检会因此勒令联华公司将结局改为响应政府号召去西北垦殖,片名也要求改为《光明之路》。由于影片删修不断,因此一直到1934年3月20日才在上海等地公映。这次事件不但影响了郑基铎的创作,也让“上海派”电影人开始意识到,越来越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让此时的中国电影界与当时的朝鲜半岛一样,再也不能成为他们依托电影梦想的庇护地。让我们再回到1934年。这一年,郑基铎在经历了《出路》审查风波后,推出了在联华影业公司的第二部作品,其自编自导的电影《再会吧,上海》。在这部影片中,郑基铎延续了《出路》的影片风格,邀请阮玲玉担当女主角,描写了一个从灾祸遍地的边远城镇到上海来找寻出路的知识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战争年代渺小个体如何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下找寻自己出路的故事。《再会吧,上海》是郑基铎在上海拍摄的影片当中,至今还保留着原始胶片的一部影片,也是郑基铎最后一部中国电影。从此之后,“上海派”电影人所拍摄的中国电影难见踪迹。郑基铎1936年回到朝鲜半岛,执导了朝鲜半岛第一部以海洋剧为主题的电影,展开了回国后的电影活动,却于1937年传出因不小心跌落大同江而死亡的消息,就此音讯全无。

  • 他的作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