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浩
戴浩演员
Hao Dai
出生于中国,湖北,武汉

戴浩(1914—1986),男,湖北武汉人。1930年代初,曾就读陈大悲剧校。早年入暨南大学。十八、九岁起,喜欢到摄影场和剧院游荡。1936年参加进步电影工作。抗战爆发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2月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不久该校因胡宗南部进犯而被迫转移,他经组织同意返回国统区。在西北影业公司出演影片《风雪太行山》。后回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出演《东亚之光》等影片,并保持与中共的联系。还出演过《国贼汪精卫》等话剧。皖南事变后与一些进步文化人士一起撤转香港。1941年在香港参与组织“旅港剧人协会”,开展抗日宣传,参加演出《马门教授》、《雾重庆》、《北京人》等话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戴浩和妻子虞静子从香港撤往重庆。戴浩夫妇是重庆“二流堂”的常客。1945年抗战胜利后,金山被国民党中宣部任命为“接收大员”,负责组织人马到长春接收满映,成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几个月内就拍完了影片《松花江上》。戴浩夫妇也到长制工作,戴浩从秘书升任厂长,看守长春的厂部,金山带着《松花江上》全部影片、底片到香港,向海外和国内发行。不久戴浩遇到蒋纬国并交好,常开吉普车接蒋纬国游山玩水。后来戴浩等长制留守人员撤到北平。在北平他遇到了升官到此的老相识、原重庆警察局督察长林利福。1948年受中共北平地下党城工部的委派,他以国民党长制厂长的地位、重庆卫戍司令部的证件及与林利福的交情,为中共接待、转移、输送了大批从南方来的进步人士和外国友人进入解放区,并在国民党搜捕中共地下党时从事掩护工作或通风报信。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影片公司经理,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副经理,中国电影发行总公司业务处处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组织部副部长。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1958年2月15日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第三次主席团委员扩大会议决定,撤销戴浩的组织部副部长职务并开除会籍。1962年徐冰找到孙鹤龄和唐瑜,要戴浩写个检讨以便给他摘掉右派帽子,被戴浩拒绝。文革结束后获平反,1980年调任中国影协组织联络部主任,中国影协名誉理事。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4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唐瑜,“耗子’’传奇,载《二流堂纪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987中国电影年鉴》)

  • 他的作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