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
周彦导演 | 编剧 | 演员
Yan Zhou
出生于中国,北京

周彦原名周国彦,1909年出生在北京。周彦从三十年代初即参加了左翼剧联。五十多年来,他献身舞台、银幕,从表演到剧作,从话剧编导到电影编导,从故事片、翻译片,直到科教片,都留有他艺术创作的业绩。周彦导演的科教片,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有趣。周彦至今依然眷恋影事。周彦导演的科教片,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有趣。如《斜面》,他用螺旋形楼梯,骑自行车走S形路线上坡,以及刀劈木柴费劲与斧劈木柴利索等司空见惯的形象,揭示斜面越长越省力这个力学概念,使人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而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随时都会碰上它,用上它。这部影片至今受到同行及观众的称道。不幸的是,这个追随共产党,以文艺形式向黑暗统治冲刺,为正义光明呐喊了二十多年的老战士,在 1957年却被错划成右派,1960年方“摘帽”,恢复其导演工作。当他潜心于科普片创作与理论研究之际,不断地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迨到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竟致被迫退休,离开科影。清除了“四人帮”,周彦才得以平反恢复名誉,并受聘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顾问。时已年届七十的周彦曾赋诗铭志:“抚髀方兴叹,应征又跨鞍。莫谓廉颇老,跃马万重山。”他想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他一面努力培养年轻的科普电影工作者,一面著述科教片创作论文。他认为,科教片应该充分运用艺术形象而不囿于现成的自然形象去表达科学内容。这种艺术形象又包含着赋、比、兴的传统创作手法,这就要求科普片的创作人员要有足够的文艺修养。他还认为,科普片要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情节,但这种情节是为了阐述、揭示科学内在的规律与矛盾,而决不能外加。因此作者要对所表达的科学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运用通俗的形象和语言艺术地准确地讲述出科学概念来。周彦至今依然眷恋影事。他的近作七律咏怀最后两句,表达了他的心愿:“春蚕甘愿余丝尽,魂魄笑看锦绣多”。http://www.1905.com/mdb/star/2471205/life/

他的作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