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治利奥
保罗·治利奥导演
Paolo Gioli
天秤座
1942年10月12日出生于Sarzano di Rovigo, Italy

保罗·治利奥,虽然保罗·治利奥是战后意大利实验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但是即使在欧洲,他的针孔照相及丝印作品比他三十多出短片出名得多,去认识一个总由跨物料和混形态思维出发的艺术家,一如你去认识曼·雷、波尔斯(Beuys)或寺山修司,你不能针对“一瓣”就算数,然而,通常是由“一瓣”开始,令我们着迷。 很少人把摄影与电影平排思考,治利奥就是一个沉思显像的艺术家。摄影术发明初期被指为不登大雅之堂的玩艺儿,是它的巧合性和随便性,摄影及后来衍生的电影朝艺术形式化叙事化发展都明显有摆脱此原始本质的倾向。治利奥坚持不离开本态的思考(他最早期的影片像卢米埃兄弟般以自制的影机拍摄及冲印),并作混沌的追寻;治利奥认为影像可以理性主张,而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就是自欺欺人,他的名句是:“收下来的影像是任由风赐的。”(The resulting image is what the wind gives us.) 他所以着迷针孔摄影,正因其原始采光的状态,影像蒙眬粗糙,视觉性却比超8效果还要基本,却有神话性的联想;纵使他大部份影片作品是由16毫米制式拍成,但精神却仍是针孔的、手艺的,他从来都与梅必力治(Murbridge)、马希(Marey)、巴雅特(Bayard)、爱森斯坦(Eisenstein)、维托夫(Vertov)、布纽尔(Bunuel)等摄影/电影/人物的名字维系着并再跨界与杜象、阿陶(Artaud)、维杜瓦(Vedova)等深层对话。电影是一门艺术,一门炼金术的艺术,治利奥的终生追寻。

他的作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