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志
8分
0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我知道为什么要走,我向往自由” 年轻人向往的自由,在现实面前就是一张纸。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有文化都不能当饭吃,太惨了,“阿普雷伊”也救不了你。三部曲越往后越代入,生活的泥潭也越陷越深…50年代印度版《活着》+《少年时代》,“不要放弃生活,生活本身带来成就感和快乐”
0回复
阿普毕业了,一时没有找到工作,陷入了困顿,同窗好友布鲁邀请他到叔叔家做客,正赶上布鲁的堂妹出嫁,新郎在迎娶之时突然精神病发作,叔叔家顿时一片慌乱,婶婶坚决反对这桩婚姻,叔叔很是为难,如果错过了时辰,按照习俗说法,女儿婚姻将蒙受不幸,情急之下,好友布鲁想到了阿普。劝说他替代新郎,阿普起初反对,后来答应了这门婚事,阿普带着新娘阿帕娜回到城市他寄居的小屋,日子过得简朴而又甜蜜,正当这时,不幸降临了,阿帕娜在娘家因为难产去世,悲痛欲绝的阿普拒不接纳阿帕娜产下的这个孩子。几年过去了,好友布鲁归国,在一个矿区找到了阿普,阿普经过一番内心矛盾。回到了阿帕娜的家乡,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儿子并带着他一起踏上了人生新的旅程雷伊的电影技法在该片中体现的更加成熟,影片交代了阿普学生时代的结束,预示着成人世界的开始,片首间隔的片头拉长了时间空白,使观众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莫名的期待感,镜头的衔接比前两部更加流畅巧妙,片中有细节表现人物的特质。电影的结尾是人物光明的出走,它们像一个特殊的影像标识,使观众看到了大师的理想主义信仰,他对生死问题的哲人般的静思,对下层人身上超越品格的捕捉和赞颂,对美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凝视,构成一个绵延的母题,让世界惊讶于东方精神血脉的汹涌顽强 。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