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上海的女儿
上海的女儿海报封面图

上海的女儿

Daughter of Shanghai
纪录片
2019-07-02中国大陆上映 / 88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想看
简介

周采芹,这个取自诗经“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的中文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提起她的父亲京剧大师周信芳却无人不晓。诞生于巡演途中的戏箱里,流浪似乎就是周采芹的命运,于是她十七岁便开始在海外闯荡。父亲给她一个戏剧的梦,母亲给她独立的意志,而她自己则带着天生的激情和桀傲的个性,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吸取生养的活力,给自己创造了一种充满奇彩的生活 。陈苗起初想拍一部关于周采芹的故事片,但后来改变主意决定拍成纪录片 。2012年,陈苗去找周采芹,当陈苗说明来意后,周采芹拒绝了她的拍摄请求。后来,陈苗把自己拍的故事片拿去给周采芹看,周采芹看完以后觉得陈苗有一种对艺术的真诚,为该片得到授权打下一个基础。‌‌‌‌2017年1月,该片正式开拍,摄制组使用4K摄影机进行双机拍摄。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有一次因摄制组拍摄超时,导致周采芹劳累过度不愿意回答问题,并认为导演陈苗是一个“不真诚”的人。后来陈苗买了葡萄酒上门赔礼道歉,但周采芹拒绝开门。陈苗通过物业公司给周采芹打了电话,周采芹用她满腔的激情和愤怒以及满肚子的道理,把陈苗说哭了 。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短评
avatar
讨论
长评
avatar
Vaille10level-icon
9
周采芹,十里洋场装不下她的绝代风华时尚先锋香奈儿女士有一句名言,“流行稍纵即逝,但风格永存。”这话放在周采芹身上再合适不过。 人们最熟悉周采芹的,或许是《红楼梦》里气场强大的贾母,或许是《惊天魔盗团2》里周杰伦的搞怪奶奶。却从不知她年轻时,是俏丽的上海滩名媛,是西方狂热追捧的第一张东方面孔。 周采芹曾是60年代最时髦的“中国符号”,能一睹穿着开叉旗袍的她的芳容,是多么令人心荡神摇。 她的美,是嚣张叛逆的。 柔弱的东方女子,远渡重洋想要闯荡出一份演艺事业多么困难。除了根深蒂固的嘲讽偏见,还少不了各种权贵男人的骚扰。周采芹,是个例外,有人动手动脚,她就干脆地耳光回绝。她的立场是不倚靠姿色换取工作。这份魄力是放在如今的好莱坞也是罕见的,想想metoo运动几年前才开始升温发酵。而周采芹,在半个世纪前,就示范了最值得称赞的女子图鉴。 “我有我的分量,我不是一堆谁都能碰、谁都能动两下的肉。”周采芹揉不进沙子,对待表演,她有自己的执念,人前人后只靠实力说话。 6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热潮,周采芹住在英国叛逆文化的中心,周围都是自由、解放这些字眼。因此她不爱婚姻的束缚,就独身潇洒了一辈子。 即使在一贫如洗的40岁,她仍能涅槃重生,在美国摸爬滚打,当图书馆打字员,苦苦抓住学习表演的机会。当一个人曾到达事业与名声的顶点,突然跌落谷底时,伴随的往往是一蹶不振或者毁灭。可周采芹,将“美”进行彻底。她不在乎虚有其表的美貌,她更憧憬重生时内心的丰盈。 她重写了美这个字是由心散发的,自由不羁的风骨,为艺术的献身。这一生,她从未追求流行,她就是流行。翻看她的老照片可以看出,那些黑白影像中的女孩,或娇嗔或高傲,妆容、服饰永不过时。她说,“穿衣服,别人的意见你都不要相信。要是你知道你是谁,穿衣服就知道了。” 周采芹,“终极优雅”的代名词。她从不惧怕岁月的痕迹,皱纹在她自信的笑容间更为动人。她自嘲自己脖子不够修长,但仍爱穿V领,布满光阴的皱纹更像是她证明给世人的战果。她是名媛,是伦敦西区的苏丝黄,也是艾美奖终身成就者,可这些都抵不过她闪耀一世的无畏。 她曾笑着对陈冲说,“年轻时无论随便穿个什么都能性感可爱,现在这把年纪只能花好多功夫,才博得这‘高雅得体’的赞誉。”时间是周采芹的馈赠,荣耀、痛苦或深深的眼纹,她都能从容地笑着说“I earned it!”
comment0
avatar
哎逗逗逗逗
10
东方玛丽莲·梦露——周采芹,旗袍带货第一人毫无疑问,绝世尤物玛丽莲·梦露,倾倒了无数男人。那是否存在一位神秘的东方女子,令他们魂牵梦绕?想必非苏丝黄莫属了。 苏丝黄,何方神圣?她是被西方世界第一个认可的东方女孩,统治好莱坞六十年代的娇艳情人。而亦舒小说里常常提及在外国人面前穿旗袍,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你在打扮成苏丝黄。 苏丝黄原本只是安静地躺在小说《苏丝黄的世界》里。如果现实中有如此撩人的东方美人,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一个娇小妩媚、眉眼勾人的中国娃娃,真的身着旗袍出现在舞台上时,西方男人们遐想的苏丝黄活了,个个被迷得神魂颠倒。那可是1959年,《花样年华》的张曼玉,旗袍身姿再曼妙,比起这位东方情人,也只能沦为迟了40年的风华绝代。 她,就是周采芹。旧上海滩的名门闺秀,比李小龙还要红得早的华裔明星,第一个捧得美国艾美奖终身成就奖的中国演员。这些标签是别人赋予的,丝毫不及她原本的风韵。 她不是典型的温润东方女子,也不是西方审美里传统的柳眉凤眼。周采芹多了几分狡黠和大胆,她有一双让人陷进去的杏仁眼,细长的眼线。最勾魂的是那挺翘的睫毛,仿佛是她永远风情万种的标志。她就像东方的玛丽莲·梦露,西方男人们打开了通往东方的新世界,而女人们无一不想成为周采芹。 想想1960年代的英国,盛行的是嬉皮文化,原本大街上,年轻人们都爱顶着bobo头、戴着大墨镜,呐喊的也是摇滚万岁。谁能想到等周采芹在伦敦西区一亮相,瞬间刮起东方旋风。金发女郎们纷纷留起黑长直发,画东方式的杏仁眼,当然还少不了那翘翘的睫毛。街上高开叉的旗袍好比一道异域风景线,搁现在,周采芹就是带货能力一流的时尚ICON。 好一阵,唱片店里最畅销的是她唱的The Ding Dong Song,轻盈的上海风情调调萦绕在大街小巷。那时西方人中的“东方之声”正是周采芹,她更被评选为当年的最佳女歌手。 报纸、杂志上是铺天盖地的采芹时尚硬照。温婉的旗袍在周采芹身上更带着点野性的风情。转眼间她又能把和服演绎得多了一丝俏皮可爱。高筒长靴、性感吊带裙,全透着周采芹天生的魅惑。她轻而易举地驾驭着百变风格。好像这个女人,捉摸不透,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她,本来就是贵族。 周采芹,自打出生就是名媛配置,不是如今简单粗暴的“壕”门。父亲是京剧国宝周信芳,童年里不是艺术熏陶,就是一对一的英国老师教洋文和西方见闻。住在最时髦的长乐路洋楼里,母亲特意买来高背式椅子教她西餐礼仪。在通宵舞会上,她身着惊艳的绸缎晚礼服,优雅地迎接年轻男舞伴。从小浸染在中西方文化里,采芹无疑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上海公主。 等周采芹出国求学时,她把母亲的名媛作派带到了英国。箱子里塞着五十多套服装,天天带着一枚钻戒,旗袍、貂皮大衣。外国同学误认为,采芹好比东方瓷娃娃,可能徒有皮囊。偏偏,采芹是不屑所谓传奇、名媛标签的,既然被奚落,更要出人头地。 所谓名媛,就是无论身处哪儿,举止、气质与修养仍能臣服人心。采芹,在戏剧学院刻苦学习,就是想拿下好角色证明自己。“能靠脸吃饭,却要靠才华”说的就是她。后来,她火遍伦敦市,动物园里竟有一只她名字命名的豹子。 她一直在被追捧,因为她只走自己的路。 周采芹的桀骜、潇洒刻在骨子里,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她痴迷表演,就用尽一生热爱。所以她永远被仰望。她曾用旗袍定义了第一轮东方时尚浪潮,而即使已经年过八十,她依然不会过时。她仍会轻轻挑起细长的睫毛,看,这就是高贵优雅了一辈子。
comment0
电影原声
1首
寿君超;寿羿钧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9
首周票房(万)
54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