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編號677,乾隆王朝的青銅鼠首像,900萬歐元起標……1000萬歐元……1100萬歐元,電話下標1100萬歐元……1200萬……1300萬……1400萬……電話或現場還有更高標嗎?1400萬……1400萬結標……1400萬結標!」 2009年2月5日,佳士得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舉辦一場「伊夫・聖羅蘭&皮耶・貝爾傑珍藏」的世紀拍賣會,數十件珍品即將流出,包括兩件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奪走的青銅獸首像。兩座獸首像最終標出驚人天價,總計高達2800萬歐元,得標的是中國的企業家,他不願公開姓名。但在拍賣五天後,這名神祕買家在北京的記者會上現身,而且他的聲明更是出人意料——他表明拒絕付款,因為這兩件文物乃是從自己國家掠奪而來的物品。此一事件在中國變成了「政治層面」的問題,中國政府將歸還視為洗刷國恥,並同時確認它新的國際影響力,至於聖羅蘭與貝爾傑收藏的兩座銅像,變成了西方掠奪中國的象徵,佳士得拍賣行則被指控買賣贓物。 不只是中國,土耳其、柬埔寨、伊拉克還有許許多多國家,都曾經遭受文物劫掠的災難。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是這些被掠奪國家的法律工具,可以藉此申請返還文物,大約有130個國家都簽署了這個公約,然而,這個公約並不溯及既往,也只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請求,以市場為主導的民營部門則不受約束。儘管,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訂定公約,企圖延伸控制以管理民間的買賣行為,要求賣家必須證明文物的合法來源,買家也有責任要求證明。然而,此一公約接受度卻很低,只有37個國家參與。 古物走私是全世界第三大的非法交易,僅次於毒品及軍火。古物走私一年獲利數十億美元,被暗中挖掘、掠奪或發現的珍貴物品,都有辦法流入官方市場,且進入博物館及藝廊。本來,這都是悄悄進行的私下交易。直到ISIS拍下破壞文物的影片,並有傳言指出古物走私成為恐怖份子行動募資的來源。突然間,文物走私這檔子事,成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 文物收藏長久以來被視為代表時髦、品味與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ISIS的破壞行動不只傷害文物,只怕也捅破了文物收藏表面光鮮亮麗的假象。古物的地位改變了,文化資產曾被認為是全人類的遺產,而現在卻變成恐怖團體的抵押品,或是金融市場的投機商品,且被許多國家用於民族主義、政治及經濟的用途。全球化、自由貿易加上藝術市場大爆發,世界飛快轉動著,文物的「價格」一再飆破最高點,但文物的「價值」恐怕是越來越模糊不明了。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