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lingyu8010分4466后劲儿太大。看完骑车回家的路上,防线崩塌了。 当只剩你一个人的时候,人到底为何立足于世。为何去春种秋收、去感受四时、去奔波忙碌、去期盼天明?不要站着说什么热爱这个世界。当你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被切断,当世界于你而言没有情感回响,你凭何去继续爱,甚至继续爱自己。 就好像婴幼儿时期的孩童,当他/她知道身后有爸爸妈妈,便可无所畏惧的去探索和感知这个世界、去不断的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因为无论何时,他/她的收获、困惑、喜悦、悲伤、成长,都有人在意和关注,都有人在期盼自己越来越好;无论何时倦了想回头了,都可以义无反顾的往回走,并一定有人在伸出双手接纳你。无论我们长多大、走多远,都只是需要一个心灵的归宿,无论何时,回头,都在那里,如此而已。 电影的魅力就在此,拍电影的人,有想传达的东西,他竭尽所能去借助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剩下的就交给我们了。有可能看完,接收到的,刚好是他所想表达的,有可能是别的,都不重要。戳到了。07-09119回复
烤冷面烤冷9分1447影片令我想起了我的甘肃室友。他亦是这般,讲话也是这个语调,朴实而又温和,就像是影片的整体基调,平和而又带着淡淡的忧伤。 真实的老实人被欺负的一生,从不占别人便宜,别人却占尽了便宜。像工具人一样被强行拉去抽血还被恶意对待,被别人一次又一次从住的地方赶走,被兄弟呼来喝去做事还被嫌弃,盖房子没人帮且侄子结婚吃席也不叫他,分到了楼房被兄弟抢去给了侄子,到了最后自己和贵英亲手盖的房子也因侄子想拿到拆迁款强行拆了,一点念想都不给他。一堆自私恶毒的人,把这个老实人吸血吸了个干净。 后面村民说有铁房子也有了,家里该有的都有了的时候,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他们哪里懂得,有铁要的是和贵英这个家,没有了贵英,房子又有什么用。 影片最后房子被侄子强行拆了,都说他新生活开始了。可是有谁问过他,这个“新生活”是他想要的吗? “新生活”真的是新生活吗?07-1144回复
未来9分452🔖 如尘土般灰暗的生活掩盖不住发自内心的爱和浪漫,《隐入尘烟》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出发,以真实农村现状为背景,在对西北农村生活图景的全面描摹之中, 述说着来自底层人物的扎实而坚定的力量。 🔖 贵英和有铁两个被抛弃的苦命人,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二人相濡以沫,把针尖麦芒一样艰难的日子过成了诗画。他们的日子虽然如尘埃般低微,却如同果实般纯净,导演李睿珺把苦难的日子刻划成了史诗,车轮般碾过人心。 🔖 电影平述了两个人孤独无依的苦难日子,却直击心灵,发人深思。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燕子窝,如同夫妻俩的日常,勤劳勇敢善良却一直寄人檐下。黑黑的墙上那张大红喜字是仅留在两人心底的红火,也是对冷漠世人的讽刺。 🔖 看完电影早已泪流满面,我想大声的告诉贵英和有铁,你们和天下最美的宝石一样高贵,你们值得拥有最好的爱和生活,你们教会了这个浮躁社会,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东西。贵英把有铁用麦粒压出的花朵带走了,推土机把两人辛苦盖好的新家推平了,燕子窝和大红喜字都没有了,和有铁的心一样,一切尘归尘土归土,隐入了尘烟~~07-0821回复
LITA101010分620这是一部近几年来我看到的最值得走进电影院的作品。像诗歌一样的内容,像油画一样的镜头画面,一首关于黄土地的悲歌。 希望这个东西,既美好又残忍,就好像在冷冻的暗夜里划亮了一根火柴,然后再看着它一点一点熄灭。贵英与有铁,都是对方生命里那注定会熄灭,却会在心中永存的光。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在迎合西方,是在贩卖苦难。借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土地都不嫌弃我们,我们怎么能嫌弃土地呢”。被主旋律电影荼毒太久的一群人,只愿意闭上眼睛在华丽的梦境中欺骗自我,却不愿意睁开眼踩在地上听听泥土的哭声。 花朵印在皮肤上,爱却在心里绽放。种子踩在地里,希望爬上了头顶。它极致浪漫,极致真实,足够质朴,又足够残忍。 贵英死了,死的那样轻易,不足挂齿,像麦子折断了一样轻飘飘的,有铁在冬日里的火柴燃尽了,他在黄土上回头看,自己放走的那个驴迟迟不肯走远,我泪流满面。 “一码归一码”这是老四做人的信条,借了的东西就要还,说了的话就要算数。他说,农民离开地怎么活啊,而他就像这片土地一样,不会骗人。 影片结局很明了,两人的命生于尘土,又归于尘土,在这里短暂的相互照亮过。为过审,导演不得已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觉得既讽刺又心酸。07-1316回复
电影员10分男女主角各像一粒被遗弃的种子,相遇后发芽生长繁茂成一片绿洲电影《隐入尘烟》男女主角各像一粒被边缘化、被遗弃的种子。原本陌生、孤僻,在相遇之后却逐渐发芽生长,繁茂成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绿洲。 一男一女一头驴,一亩麦田一个家。 电影中大量镜头详细描写了 从荒地变麦田,从泥土变家园……这是一个物理的从无到有,也是男女主角情感的一种外化。 一片荒地,种下一粒粒种子变成金黄的麦田。几个冰冷的鸡蛋,经过不断地日夜守护变成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一堆泥土,在一铲一筐中变成一砖一瓦、变成了一个家。 男女主角两人之间这种从无到有的情感,是爱情、也是对彼此之前经历的感同身受。可能也是一种找到了同类的归属感。 两个孤僻的人,相遇之后打破了各自的小圆,组成了一个大圆。虽然这个大圆依然有点封闭,跟外界很少有交流。但他们在自己的圆里 生草开花、播种收获,使得这个圆成了一个绿洲。 结婚照截取遗像,华彩而毒辣。 收获的麦子全部卖掉了、荒地上一砖一瓦亲手盖起来的家推到了、陪伴了半生的驴儿放走了、三次搬家都带着且都会仔细粘贴的喜字摘掉了…… 尤其结婚照截取遗像的镜头,堪称一绝,华彩而毒辣。那一幕的悲痛感冲破银幕,刺痛你。 《隐入尘烟》不仅有着以往现实题材艺术电影的写实,以及“痛”的部分。电影苦涩到“你去看会电视吧”都成了一句甜蜜的情话。但同时它又是一部生长爱、充满爱的电影,有爱到与其相伴的那头“驴”、那筐“鸡”,让我觉得都不再是一个电影道具,而是一个人物角色。是这个善良的家中的一个家庭成员。 从无到有,又变无的过程之后,男主角马有铁会怎么样?电影不能给得太满,需要留白。每个人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也不同,观众会看到属于自己的、各自不同的电影结局。 看得出来导演是美术出身,电影中很多镜头画面特别有油画感。尤其海清在麦田里那几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隐入尘烟》中海清的精彩表演,从她在电影中地道的方言台词、胆怯的肢体语言,可见海清为这个角色做足了功课。 电影中 曹贵英 这个角色非常有挑战,但同时也给了演员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为了一个角色花十个月时间体验生活、学习方言,并且不是一个“美”的、而是一个要牺牲形象的角色。这样的职业态度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 尤其在这个“台词可以只说1234、战场戏脸白口红、吃饭戏都能假吃”的乌烟瘴气环境下,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当下是一个都习惯刷短视频“吃快餐”的时代,对于《隐入尘烟》这种细火慢炖、缓慢生长的电影,我很难对浮躁的你说它好看。但它绝对是一部好电影,并且是2022年目前最有重量、最有艺术性的一部华语电影。 最后,终于看到了普通劳动者的形象重回大银幕。07-080
起什么昵称10分它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头皮发麻「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这是《隐入尘烟》豆瓣的影片简介,电影上映一周,我二刷之后,再看这段文字,才能静下来写出我的一些感受。 最一开始了解到这部片子是今年一月初,刚过元旦朋友说,可能2月我们有部片子要上,依旧是文艺片…我说我喜欢文艺片。聊天中得知是《隐入尘烟》且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得知是李睿珺导演,我很开心,因为导演的上一部《路过未来》我很喜欢很喜欢。 首映那天看完片子聊了两句,朋友说,我们应该有点希望上八,我说这问题不大,因为它值啊!公映的那天也就是上周五,我看到业内群里有人说,7.9。我当时很诧异,这不合理嘛。我把分数同步给了安利他们去看的朋友,得到的回复是「你不是说特别好吗」问的我也有点恍惚,这么好的电影起码要上八吧!但其实早已开分,就在2月份那次定档做了几场观影之后,7.8。直到此刻,评分一路7.8-8.3上涨着,且没有上限。这一周以来,朋友与我,谁先了解到分数涨了就会分享对方且呈欢呼雀跃状。 那是一种开心,一种有所求好像又无所求却都如愿的开心。就像电影里的有铁和贵英一样的心境。他们不奢求沙漠里开出花,但土地却让你付出的所有深情都有所答。 说到这部电影「它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头皮发麻」其实看之前,我有心理预设,本身了解导演的风格,也搜索了一些海清的采访。但没想到的是,一开始它就这么猛的冲击你,刺激你,生理到心理。它不是让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而是整个头皮发麻。紧接着就是拿纸巾放在眼睑下直到看完整部电影,中间有两次摘下眼镜擦了擦。其实整个观影过程我是有一些忐忑的,我想放任自己的感情发泄,但好像旁边的人并没有像我这样,他们极其淡定且边看边讨论,导致我想哭又想忍… 直到现在我还是想问那个没有问出的问题就是「我看这部电影有想哭的冲动,这是正常的吗?是正常的情感崩溃吗?这部电影是不是不至于让人有想哭的感受,尽管它那么戳你的心」前两天看到了演员张新成的一条微博,他说不知道是否因为小时候在农村待得比较多,第一次在影院接近嚎啕大哭。 我好像懂了,这是正常的情感发泄。因为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它切切实实的用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击中你! 联想到「电影应该尊重它的文学性」这句话,放在这部电影再适合不过,导演完完全全的做到了。感谢导演,祝贺导演。 最后想说关于结局,首映后缠着朋友就要个说法,但此刻,我突然不纠结了,电影是时间的艺术,人生又何尝不是呢?有铁和贵英,跟那些种到地里面的种子是一样的。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