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樂社」一個你不曾熟悉的名字!卻代表一段過往輝煌的歌仔戲王國歲月。自台灣光復之後,歌仔戲的黃金時期便隨之而來,內台歌仔戲的興盛是為特色。「拱樂社」在帶著傳奇色彩的雲林麥寮人陳澄三先生的領導下,為歌仔戲帶來種種變革,也使「拱樂社」成為這期重要的代表。民國四○年代,陳澄三以「拱樂社」演員為班底與何基明導演合作的35釐米黑白影片《薛平貴與王寶釧》,更掀起一股台語影片的拍攝熱潮。自此,陳澄三的成功,使得他信心滿滿地將原為一團的「拱樂社」擴編為八團,王國的雛形自此底定。 至民國五○年代,為提升歌仔戲演員素質,陳先生籌辦了歌仔戲學校,時至民國六○年代,王國因時代的急遽變遷、電視媒體的崛起,以及政治環境不利台語語系媒體文化的發展等種種因素影響,陳澄三在無力挽回王國的盛世下,終於宣告了王國的解體。 《消失的王國─拱樂社》尋訪多位拱樂社歌劇團的早期演員現身說法,場景...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