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摩雅傣
摩雅傣海报封面图

摩雅傣

剧情
1960-02-01中国大陆上映 / 107分钟
看过看过
简介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美丽善良的傣族少妇米汗因抗拒封建头人老叭的侮辱,被诬为“琵琶鬼”惨死在火中 。十八年后,依莱汗长大成人,与翻身贫农岩温相爱。但解放不久的西双版纳,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老叭看到大头人的女儿喜欢岩温,为拉拢岩温,竭力撮合二人,但岩温不为所动。老叭迁怒于依莱汗,使出毒计,散布依莱汗是“琵琶鬼”的谣言,迫使依莱汗的父亲焚毁了自己的房子,带着依莱汗逃往他乡。老父不幸在途中死去,依莱汗强忍悲痛返回寨子,却看到岩温的母亲为岩温整理结婚服装,误以为岩温变心,绝望之中投江自尽。但人民解放军及时救下了依莱汗,两年后,她在党的培养下成为傣族的第一名摩雅傣——医生,并回到家乡服务。她医术高超,治愈疾患,用事实破除了“琵琶鬼”的谎言。一次,已任副区长岩温在执行公务时中了老叭的暗枪,依莱汗悉心救护,使岩温恢复健康。他和依莱汗解除了误会,终成眷属。作恶多端的老叭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正制裁。影片反映了新旧社会更迭时期,交织着 民族矛盾的阶级斗争,描写解放后傣族第一代女医生的成长历程。秦怡在片中兼饰母亲和女儿两个人物。她刻苦深入生活,尽量缩小本人在年龄、形体上与“女儿”这一角色之间的差距。通过她的精心表演,依莱汗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1958年后,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头人制度,边疆的政治形势还不太稳定,电影《摩雅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拍摄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有关少数民族的优秀题材都被看好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电影,很受欢迎。《摩雅傣》故事情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表现了傣族村寨美丽的景色和的风土人情。秦怡在片中同时扮演母亲米汗与女儿依莱汗两个人物,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不同,要演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秦怡就去找曾被打成“琵琶鬼”的受害者采访、学习,体验她们内心当时的痛苦和绝望,把一个受旧势力和封建迷信迫害的妇女形象在银幕上塑造出来。同时,对该片的分寸也要把握得很到位才行,因为既要有感染人、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又要体现改造坏头人、团结好头人的一个民族政策。中国电影界自1955年起,开始反对公式化、艺术化,影片既要拍得好看,也要拍得有政策性,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事。导演徐韬要求秦怡扮演女儿依莱汗时穿无袖的筒裙,即把肩膀全部露出来,符合傣族妇女劳动时的形象。可是秦怡觉得自己的形象与影片中的米汗母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把人物形象塑造好,她坚决不穿露臂膀的无袖衣裙。影片中有一段米汗为孩子唱摇篮曲的情节,秦怡认为发挥得比较好。傣族音乐和民歌里的感染力很强,歌里曲调的处理也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秦怡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听了也都很感动。影片拍摄过程中,采取现场录音的方式,所以电影里面的傣族歌秦怡都会唱。秦怡把在体验生活中感受到的傣族人民的感情表达方式、气质,都用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来。在表演时,她能够牢牢把握住这种情绪给自己的冲动。《摩雅傣》拍摄过程很辛苦。在西双版纳拍外景时,秦怡的双腿都被小黑蚊咬得伤痕累累,她吃了一点止痒药却又发生了过敏,身上到处都起了红斑、水泡,最严重的是双手肿胀得不能弯曲,在拍骑马戏时,常常险些掉下马来。最让秦怡难忘的还有拍摄与岩温结婚的那场戏,为了拍一个拂晓前的镜头,连续十天了,秦怡都要在深夜二时起床,寒冬腊月,虽说不致于天寒地冻,但早晨也很冷。秦怡光着脚在冰冷彻骨的沙子地里跑时,常常会被冻得乱跳……不过,看到样片里自己比较到位、令人感动的表演,秦怡觉得吃多少苦也值得了。而得到当地傣族群众的首肯,更让她觉得十分欣慰。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