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盲点
盲点海报封面图

盲点

Blindgangers
剧情
1977-05-05荷兰上映 / 101分钟
看过看过
简介

消了游行,新闻中没有了林彪,这一切证实着,可能林彪出事啦,邓小平还是只听不语。直至11月6日,厂里突然通知邓小平、卓琳去厂里听传达中央文件,这一切才真正证实了。 从厂里回来的卓琳,把毛毛拉进厨房,在她手心上用手指写出了无形的四个字:“林彪死了!” 家人都在激动,但却不能太过于表露,孩子们热泪涌起,邓小平终于吐了句:“林彪不亡,天理不容!”抛地有声。这夜,为庆祝林彪的灭亡,邓家打了一晚扑克。 黄文华半夜起来,上楼去干涉,尽扫邓家难有的欢乐气氛。 两天后,邓小平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自从最后一次与毛泽东谈话后,他从来没有给毛泽东直接写过信,凡有事,均按毛泽东交代的,给汪东兴写,或请汪东兴转报毛泽东和中央。丰富的政治经验使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林彪虽死,政坛仍不平静,老干部想复出,阻力依然很大,如果不去争取,机会就会瞬间即逝,此时是一个重要的不容错过的时机!在这封信中,他提出了出来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希望能和子女们靠近些,将毛毛、飞飞分配在身边。同时也问及了今后是否还可以写信给汪东兴同志?邓小平要维持住这条通道! 邓小平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尽管,他不知道此信下落如何,是福是祸?!毛泽东看到了这封信,问汪东兴:“你怎么不管人家啦?”其实,汪东兴并不知不让邓小平再写信的事。毛泽东对汪东兴说:“小平同志的信上讲了,他的事还要让汪东兴管!”在这信上,毛泽东批示道:“印发政治局,他家务事请汪办一下。” 随之而来是毛毛、飞飞被转到了江西,就在邓小平身边的望城岗省庄插队。此时的毛毛,由也下放在陕北毛毛那个公社当医生的吕正操女儿吕彤岩牵线,与贺平谈上了恋爱,贺平在湖南沅江一个军垦农场劳动。 1972年1月10日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突然驱车赶来,他是来给老战友老部下陈毅一个评价,一个说法的。毛泽东当众提到邓小平,把他与时任政治局委员的刘伯承并列。在场的周恩来当即暗示陈毅的亲属把毛泽东的评价传出去,为邓小平复出制造舆论。1月下旬,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地一个代表团时,明确提到,林彪这伙人要把邓小平搞成敌我矛盾,这是不符合毛主席意思的! 二月,毛毛将去永修探望父母途经南昌的贺平第一次带到了家中,同时,带来了众多消息。当送走贺平的毛毛,回到将军楼时,邓小平已开完了家中“三老”会议,兴奋地定下了女儿的这门婚事! 4月初,毛毛被保送进江西医科大学,飞飞保送进江西理工大学,一家人喜出望外!邓小平真正溢出了笑容,他明白,那封信毛泽东不但收到了,还做了这回应,这是极为重要的:毛泽东仍在注视着远在千里之外的邓小平。兴奋中的邓小平又开始了给汪东兴写信,又一次提出了回北京和工作的要求。 多年的等待、沉默、观察,邓小平现在的目标是在尽一切可能争取回到北京,争取出来工作——为着我们这个党和中国人民! 6月,原发生活费改成了工资照发!这其中的意味,实在太重要了! 罗朋帮忙,找来了工人家属缪发香,帮忙照顾邓朴方。 8月14日,毛泽东在邓小平从江西写给他的信上,作了一个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过去和现在,试探着发出了起用邓小平的信号。周恩来立即以中央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邓小平立即解除监督劳动,恢复中共组织生活,搞一些参观访问调研形式的活动,并批示将原来的公务员、秘书立即调到邓小平身边,协助邓小平工作,改善他的日常生活,但什么时候回北京,等待通知。 10月初,中办通知:同意朴方回京,到三0一医院继续住院治疗。毛毛担负起了送哥哥回京的“任务”…… 峰回路转,政治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机! 邓小平向中央提出,希望到江西一些地方包括到赣南看看,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 11月12日,邓小平离开了将军楼,前住井冈山,开始了他的调研活动。这是来江西两年多以来第一次外出,也是“文革”爆发六年来第一次解除禁锢。一路上参观中,时而回忆起当年一些战友,时而做出些现实评价。下山时,他们接到消息:邓楠生了一个女儿,真是喜上加喜,邓小平、卓琳真是高兴!在泰和,老红军池龙见到邓小平,两人谈了两个钟头,涉及到很多内容,这是六年来邓小平第一次对“文革”事物发表言论。他谈了毛泽东,谈了周恩来,谈了林彪,谈了中央文革的“书生”们。这些想法在他心中早已形成定论,只是他为人严谨,从不轻易议论而已。 回到“将军楼”,新生的外孙女给爷爷奶奶更增添了喜色。 起名是大事,最终小宝贝被叫做了“眠眠”。小孙女诞生在爷爷的政治“冬眠”期。 12月5日,邓小平、卓琳出发,再下赣南。 行走考察在这块自己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土地上,他回忆起他生活上,特别是政治上的第一次坎坷际遇。四十年前,他因为“毛派头子”而被批判,四十年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他又因这个“毛派头子”而得以复出,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命运刻意的安排? 在瑞金,当地同志对邓小平说:“你是我们的老县委书记,欢迎你。”一句普通的话,温暖着邓小平的心。在这里,邓小平说:“我才69岁,我还可以干20年嘛,干二十年没有什么问题!”他坚信,他还可以以他全部的生命和热血报效党、国家和人民。 此时,在北京,周恩来不顾江青一伙的重重阻挠,正在殚精竭虑地为解放老干部做着不懈的努力…… 1973年来临了,形势依旧是错综复杂,周恩来病倒了。在这情况下,毛泽东作出了让邓小平尽快复出的最后决定! 在将军楼,邓家过着最后一个春节。 大年初六,邓小平夫妇又北上赣北。在进贤,经中办同意,邓小平见到了自己的老秘书王瑞林,并把他接到将军楼住了两天。 春节过后,全家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北京,邓小平的心中,充满了思索,充满了信念,充满了渴望。六年的磨难,三年的劳动锻炼,为他积蓄了充足的精神和体力,使他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好像一艘已经高张起巨帆的航船,一旦风起,便可启程,全速远航。 要走了,要离开江西了,要离开步校了,要离开相处了三年多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的工人们了,邓小平叫卓琳代表他和全家人去看望一下工人们。卓琳买了些糖果和点心分别去陶端晋、程红杏、缪发香等工人家,看望和道别。 听说老邓和老卓要回北京了,工人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但三年之中与老邓、老卓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又实在舍不得他们走。第二天一早,他们赶到步校小楼,无论如何他们要送送老邓和老卓啊。 三年多的时间,虽不算长,但这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年。可以说,正是这些最不善言辞、最朴实的工人,给予了邓小平和卓琳以心灵上的温暖和生活上的支持。这一份和工人们的感情,是不能用任何言辞加以形容的。 1973年2月19日,邓小平率领全家人,怀着对江西这个老革命根据地以及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善良、质朴、清苦的劳动人民的无限深情,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告别了工厂的工人们,告别了步校,告别了“邓小平小道”,告别了居住了三年的小楼。火车喷吐着巨团蒸汽,汽笛长鸣,向北京进发!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