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为纪念 十月革命十周年而拍摄的纪录风格影片,片中群众角色很多为当时参与十月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当时起义的领导之一Nikolai Podvoisky也参与演出一名布尔什维克(他是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组委会的主席,正是他向爱森斯坦委约了这部影片)。脚本参考了美国记者里德(John Reed)的新闻体纪实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此片和《战舰波将金》、《罢工》一样,同为爱森斯坦二十年代探索蒙太奇剪辑的代表作。通常上映的版本配乐,采用了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作品和小品深受革命群众喜爱。《十月》是苏联电影导演 爱森斯坦的早期影片之一,是他倡导的以纪实手段来“讲故事”的实验性影片。按照他的愿望,他要尽可能地在银幕上再现十月革命的“原貌”。为了拍好这部片子,爱森斯坦自编自导,所有的创作班底都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其中包括作曲 肖斯塔科维奇。爱森斯坦选中了外形酷似列宁的乌拉尔工人瓦西里·尼康德罗夫饰演了列宁。为了证实尼康德罗夫的外形的认可性,他将尼康德罗夫化妆成列宁的形象,并让他到大街上去转悠,结果“列宁还活着”的流言迅速传遍了彼得堡全城。政府破例拨出了大量的胶片供其使用,列宁夫人 克鲁普斯卡娅担当顾问,负责攻打冬宫时的“作战指挥部”的负责人 波德沃伊斯基在片中自己演自己。影片以史诗的规模展现了 十月革命的重大事件与人物,阿芙洛尔巡洋舰在涅瓦河上行驶,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等场面由于其惊人的表现力和真实,一直被当作真实的历史镜头穿插在许多革命历史片中。影片第一次在苏联电影史上做出了创造列宁形象的尝试,为苏联电影中的列宁形象铺下了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