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子洲》:用镜头解码“与英雄同名城”背后的故事
当一个人的名字可以定义一座城市,那么这座城市也就被赋予了鲜活的灵魂,而这个人以及他的精神,也将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以另外一种方式永生共存。
![]()
▲李子洲雕像
在中国革命圣地陕北,就有这么一座以革命英烈命名的城市——子洲县。与全国其他6个以革命先烈姓名命名的县市一样,子洲县背后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李子洲,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无法抹去的名字。他是李大钊的得意门生,刘志丹等人的革命启蒙老师,是毛泽东亲笔题词的“陕北共产党奠基人”。
![]()
▲子洲南丰寨圣景
时间回拨到国民大革命那个风云激荡、血火交织的年代,李子洲作为进步青年,早在北大求学期间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创办《秦钟》《共进》等进步书刊,成为西北学子的精神领袖;作为知识分子,他手执三尺教鞭,喊出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时代强音,绥德四师在他的引领下成为陕北地区传播进步思想和培养革命人才的“红色学府”;作为共产党员,他创建了陕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策划领导了清涧、渭华、旬邑等起义,即使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也初心不改,只当换个地方革命,直至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革命的火种一旦种下,就必有星火燎原的一天。李子洲牺牲了,但他培养的刘志丹、谢子长、白明善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仍在陕北大地顽强斗争,正犹如漫长黑夜里的一束光芒。
历史的发展印证了李子洲的远见。1935年,辗转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从报纸上意外得知陕北还有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正是这一发现,让陕北成为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回头望去,中国革命胜利的伏笔,其实早已由李子洲这样的先驱者埋下。
李子洲正如一座精神宝库,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加芬芳深厚。1944年,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将绥德、米脂、横山、清涧等县部分区域划出,设立子洲县。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李子洲和他挚爱的黄土地融为一体,成为矗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座丰碑,激励着后来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息奋斗。
![]()
▲子洲全景
时光荏苒,近百年转瞬即逝。当英雄的名字在岁月长河中逐渐被淡忘,青年导演、编剧朱秋玥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仿佛冥冥之中的注定,在一次受邀采风中,她与“李子洲”百年相见。子洲先生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从此,“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成为她坚定的使命。怀着这份使命,朱秋玥开启了长达七年的创作征程。她先后创作了两部话剧《播火者》《李子洲在1929》,并最终在中共子洲县委、子洲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创导了电影《李子洲》。
![]()
▲电影《李子洲》剧照(子洲县俯仰石狮)
该片目前已经获得2025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2025年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陕西省重点推荐影片、2025年第二十三届奥泽洛夫国际军事电影节优秀展映影片等荣誉;并已入围2025年第二十一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2025年亚洲国际电影节AIFF金鹮奖、2025年第四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2025年第十三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
![]()
▲电影《李子洲》剧照
英雄从来不会远去,他只会以另外一种方式伴随我们砥砺前行。电影《李子洲》将于11月22日全国上映,敬请期待。
相关影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