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河》导演彭臣:六年慢烹人间烟火,陈昊宇凭才华走远
10月12日,《小山河》北京首映。导演彭臣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赴会。他没有坐车,徒步前往电影院:从杀青到上映,电影走了六年,他想再陪电影“走一走”。
10月16日,《小山河》亮相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导演彭臣、主演郑罗茜接受南方网采访,分享了这部以食物承载情感的影片背后的故事。
六年徒步与一席烟火:安静电影的勇气
《小山河》以食物的方式呈现背后的人情世故与时代变迁。影片中,陈昊宇饰演的青禾是一名回乡女青年,在烹饪过程中逐渐领悟家的意义。陈昊宇在影片中需要完成大量切菜、做菜的戏份,与食物建立起深度的联结。
谈及选角,彭臣记忆犹新:“陈昊宇出现的时候,我很惊艳。第二次见面,我和她聊起爱好,问她会不会做菜,问她对食物的理解。聊天之后我就知道了,她很适合这个角色。”彭臣特别赞赏陈昊宇的表演才华:“拍摄时,她给了我很多惊喜,表演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层次感。我们的剧照出来以后,很多人来问我:这位女演员是谁?”
尽管拍摄时陈昊宇尚未参加“浪姐”,但彭臣对她的潜力深信不疑:“她的气质和实力都毋庸置疑,我当时就相信这份实力会带着她走得更远。才华是最好的通行证。”
拍一部安静的电影,会不会担心没有人看?彭臣表示,“我用这么长的时间,拍了这样一个安静的、不闹不哭的电影,我觉得是我的勇敢。”他坦言,他前几天还和女儿说:“好在爸爸一直勇敢,敢于挑战。我们中国电影已经尝试了很多类型,可以有一个安静讲故事的,跟观众内心产生共鸣的片子。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用真挚的情感拍给故乡的电影,我拿出我的真情实感来沟通,跟世界聊天,跟年轻人聊天。”
从镜头到厨房:治愈三代人的饮食对话
《小山河》悄然改变了彭臣的生活轨迹。他透露,在拍电影之前并不擅长做饭,而电影完成之后,下厨已成为他的爱好。“我热爱厨房,热爱烹饪,它是我人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疗愈环节。当我拿到食材,重新组合,烹饪下油,端出来给家人、朋友,整个过程和结果都让我特别满意,特别满足。”《小山河》也改变了彭臣对食物的理解,“我尊重食材,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不同地域的人对食物的情感。人类和食物的关系,人类和食物的交流体现在食物的不同做法中。”
“食物题材的电影,我相信我以后还会做。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我越想越有意思,无论是职场、男女恋爱,还是家庭团聚,食物永远是最重要的场景,它背后有无限可能性。”彭臣表示。
而这份通过食物传递的情感,在演员郑罗茜眼中,则具象化为三代女性之间的纽带。郑罗茜在《小山河》中饰演青禾的母亲,与陈昊宇演绎了一段从误会到和解的母女关系。
郑罗茜曾因《夏家三千金》中的孙晓菁一角为人熟知,在近年的“影视考古潮”中,这个“高智感”角色再次引发讨论。在《小山河》中,她饰演的母亲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影片中有外婆、妈妈、青禾,正好是三代人。”郑罗茜分析道,“影片中青禾对妈妈没有太多印象,但在导演的呈现里,妈妈对孩子有无私的爱。妈妈和青禾有很多性格相似之处,比如对生活枷锁的反抗,对生活环境的挣扎,这在三代女性中是有遗传的。电影中,三代人最终在家乡的美食、美景以及亲近自然的劳作中,走向释怀与和解。”
食物成为连接三代女性的情感纽带,在切菜、烹饪、共享美食的日常仪式中,母女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正如走路上首映的导演彭臣,用六年时间慢慢烹制这道“小山河”,电影本身也成为了电影主题的实践——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找回属于自己的步调,让情感在时光中慢慢发酵。
相关影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