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让熊猫飞
让熊猫飞海报封面图

让熊猫飞

Let Panda Fly
喜剧 / 家庭 / 奇幻
2013-06-01中国大陆上映 / 89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4.2
星星星星星
IMDb 7.8
简介

国宝熊猫俯卧在金色的龙椅上,霸气十足。赵半狄导演说道:“作为这部电影灵魂主角的熊猫,它在片中是无处不在的,变幻么测的,就象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老虎,看上去描写的是动物,实际上是写人的。” 在被记者问道《让熊猫飞》是不是会太过于另类而缺乏娱乐性,赵半狄称:“798是充满活力的创意圣地,作为它的开创者之一,必然的在骨子里都沾染了它的气质。这是一部创意翻滚的喜剧片。我耳闻目染地见证了从属于少数几人的798演变成众多年青人的追捧圣地,恰恰说明新的东西才是人心所向,我要通过这部影片带给观众正能量!”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丑鱼尼莫level-icon
《让熊猫飞》,让爱心、创新一起飞(图)《让熊猫飞》注定是一部新奇特的国产电影,这部将于6.1公映的影片因先锋行为艺术家赵半狄而充满奇幻色彩.影片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及学生演学生家长演家长的模式都为该片披上了浓浓的“新、奇、特”特色。但就我个人而言,喜欢这样的风格与创新,至少在华语大片横行且一切向“钱”看的今天,这样一部旨在公益性质的电影实属难能可贵。 《让熊猫飞》故事并不复杂:以“熊猫”作为艺术符号,邀请全国少年儿童以熊猫为创作灵感进行不限形式的艺术创作,拍卖、募捐所得用于在黄河边建一座非常实用的养老院,以供养那些年迈却无家可归、无人可养的老人。《让熊猫飞》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灵感,而落脚点则立足于公益慈善上。因此,《让熊猫飞》实际上是一次让孩子们(主要是90后、00后)爱心、创新一起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共有近3万名90后00后参与活动,尽管有人因家长阻止而失败,但更多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都成功了,实现了“让爱心、创新齐飞扬”的双赢结局。无论是媲美美国变形金刚的中国版“变型熊猫”,还是一首歌曲,一篇作文,一次改装...都记录了孩子们创新过程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爱,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让熊猫飞》是部儿童片,是写给孩子的“关于爱心与创新的‘情书’”,但它也适合家长们看。影片不仅教会让孩子们如何去爱,如何创新,也让家长们明白,支持孩子创新,一切皆有可能。在这方面,影片给家长们上了深动一课。实际生活中,面对孩子的创新思维,有的家长不仅不鼓励,反而各种方式阻挠。以耽误学习为借口,以影响休息为理由,无情地将孩子的创新思潮“暗杀”在萌芽状态。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新奇特”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在金钱上,更在精神上。很明显,《让熊猫飞》是非常支持家长对孩子的这种鼓励的。 作为祖国的花朵,栋梁之才,孩子拥有“新、奇、特”想法,家长、学校、社会都该鼓励、支持。不仅如此,更应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创新,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尤其是当这样的创新与公益慈善爱心紧密结合在一起时,社会则应提供全方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熊猫飞》的故事就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范例。 《让熊猫飞》,让“爱心、创新一起飞”。影片不仅让观众看到孩子们的爱心与创新,更体会到孩子、家长在此过程中的成长与历练。坚持、恒心、挫折、锲而不舍、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失败后如何不气馁、面对同学嘲笑该如何正确面对,风雨之后见彩虹...如此种种,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对此都有解读。 《让熊猫飞》不仅是一部“新、奇、特”的艺术电影,更是一部直击现实教育问题的纪实性影片。它为当下问题多多的孩子教育问题提供了诸多可以借用且立竿见影的方式、方法。所以,即使把它看作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片子也不为过。 《让熊猫飞》还是一部有着丰富内涵与积极励志意义的主旋律电影。它的人文关怀、艺术气息、现实意义是很多影片都难以比拟的。尽管这样一部电影在当今影市足以用“奇葩”形容,但要繁荣华语电影市场,类似的影片不妨可以多些,再多些!
comment0
avatar
崔汀level-icon
《让熊猫飞》在笑声中讲述奇特慈善事件2013年的中国电影像是买上了高速公路一样,每个月都在缔造着不同的票房纪录,观众人次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中小成本影片成为今年的重头戏,屡屡上演以小搏大的市场精彩案例。中小成本电影的春天来了,市场活了,在这里也不禁要问:“关注普通民众生活的电影还有吗?” 《让熊猫飞》作为一部讲述公益事业的电影,也给予了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提示,毕竟我们现在商业片太多了,可以说达到了泛滥的地步,商业片越来越脱离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观众只是在视觉盛宴中享受感官冲击罢了,看完就罢了。《让熊猫飞》作为一部带有喜剧元素的影片,能够在笑声中讲述一个奇特的慈善事件,这一点很不错,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从这一类现实题材中,能看到人们更为真实的生活。 很显然,现在商业片如潮水般涌上院线,无商业不电影的时代,任何电影都要有商业卖点,但赵半狄从画家转型做电影导演却要拍一部无关商业的电影《让熊猫飞》,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就是讲述几个孩子为了给老人们筹建一座养老院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算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电影。不过赵半狄毕竟是第一次当导演,电影语言比较生疏,这一点仍然需要提升。 电影应该具有不一样的社会功效,并非让电影一定要成为教育人的工具,但市场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题材,这样才能和商业片达到一种调和的作用。即使像美国那样的商业片大国,每年也有很多高质量的现实主义题材,并且都是中小成本影片。目前中国电影在商业片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但此时更应该鼓励更多的青年导演拍摄现实题材,因为商业片再强再好也会有式微的一天,适当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是必须的,但如果讲好一个现实故事仍然需要反复推敲,因为让观众走进影院始终是任何电影都必须面对的第一难题。 《让熊猫飞》这一类现实主义题材不应该和商业片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中生存,发达国家的电影市场会有不同的放映空间,目前我国的电影院线存在的问题就是只给单一的商业片充足的支持,文艺片就只是简单放映几场或者不放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建立有长效的文艺片院线,给喜欢此类电影的观众一个观影平台,这样就能让更多的文艺片和现实题材作品有很长的市场生命力,这一点是市场急需改观的问题。
comment0
avatar
铁任level-icon
孩子得喜感大人得快感——罕见的全龄化电影几乎可以断言,所有观众在看完《让熊猫飞》之后都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这部电影是非常罕见的,有别于我们曾看过或知道的大多数中国电影,甚至是全世界的能上院线的电,都不曾从这个角度做得如此特立独行,其形态、创作方式和表现力,在一块未有人开垦过的荒地上竟然种出了一部罕见的全龄化电影,让孩子们在奇思妙想中得到喜感,大人得到恍如进入新世界的快感,再加上一座孤老院的附加值,显得如此崭新且生猛。 或许很多人都略有了解,影片导演赵半狄并非电影科班,而是一位有着鲜明文化立场和艺术追求的画家、先锋艺术家,也是一位拥有主流价值观但作品总是与主流背道而驰行为艺术家——这个说法看起来有些矛盾,是因为“主流”这个词汇在不同的时间、情景和人物中,有着不同形态的定义。 因为创作的方式如此于众不同,《让熊猫飞》更像是一次有关电影的行为艺术,把熊猫放在一个文化人文和社会化命题的基础上,调动两万个九零后和零零后孩子的奇思异想,启用一大批不是演员也不是群众演员的演员,演绎了一个向大熊猫文化致敬的大行动,除了形成一部很真实又很虚幻的电影,并在电影之外贡献了一座货真价实的孤老院,戏里戏外看,都堪称一次疯狂的行为。 这个行为本身并不是多么宏大或艰难,也许换一个人或组织来做,能做得更像模像样,更吸此眼球,可是除了《让熊猫飞》,并没有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来做这件事,赵半狄就是在第一个在电影圈里吃螃蟹的艺术家。他把镜头对准一群孩子实现梦想的历程,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给设置重重艰难和让孩子提前尝试的世间百态和成长滋味,而最终,百般滋味化作彩虹般的喜悦,带子给观众不同以往的心灵体验。通过电影,孩子所能体会的可能是成长的快乐,梦想的甜美,以及甜美背后的苦辣酸甜,大人则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进入世界奇妙物语般的情感冲击,并导致快感。 因为独特的创作方式手法,不同以往的心灵体验,《让熊猫飞》变成了一次近乎行为艺术的艺术创作,不仅把这样一个常人无法构思的故事拍了出来,还拍得很有形式感和感梁力,并且能够了成功公映。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说,从第一个画面出来开始,赵半狄对画面的感觉,对艺术呈现的迫切,都令人很有感触,对于一位艺术家用艺术的形式做出一次行为上的呐喊,对本土文化的捍卫,对观众的尊重,对艺术责任、社会责任的承担。 关于这部电影,其实今天并不能有一个相对准确和客观的评价,评论是一个比较的学问,可是今天,面对《让熊猫飞》,我们缺少参照物,而它的意义又很大呈现游离于作品通常的声画、主题类型之外,它的成或败,八成要留待一年后甚至更久才能揭晓,所以,今天的我们就无需更无聊的把谈得更多,不管银幕上的《让熊猫飞》的票房能不能飞起来,只要孤老院能好好的经营下去,我们就有理由支持这样的作品。
comment0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182
首周票房(万)
186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